发布时间:2025-03-10 17:34:52    次浏览
营业执照注册的是“教育咨询”机构,在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情况下,却明目张胆从事非法教学活动。温州“仁和会计培训学校”超范围经营、无证办学的情况,在遭到多名学员举报和多次投诉后,职能部门为何难以伸出监管之手? 教育培训这块领域,难道真要沦为“三不管”的真空地带?机构违规、违法,又该由谁来保障学员的基本权益?多部门都无法整顿一个“违规办学”的机构,透露出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学员:要求退学费被拒,机构太会玩“忽悠”永嘉的邹小姐在去年4月份,花费5200元在市区“仁和会计”温州下吕浦校区报了会计技能培训课程。该课程正常情况下共100多节课时,可邹小姐上了7节课后,感觉教学效果太一般,而且因工作原因,学习时间上无法调配,便向校方提出了退学申请。在校方的建议下,邹小姐于去年9月25日,因工作原因办理了停课手续,时间至今年3月份为止。而在今年2月份,邹小姐再次和“仁和会计”培训机构沟通,由于确实无法抽出时间上课,加之不适应机构老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申请退费。但这时,校方却以邹小姐缴费时间太久了为由,拒绝退还学费。“建议办理停课的是机构,现在又以时间太长了拒绝退学费,这分明就是他们故意拖延、忽悠学员的伎俩。”采访中,邹小姐对温州“仁和会计”培训机构的处事态度颇为不满,“上过课的费用我会付,但是我在那里剩余的课时费应该要退还给我。”无独有偶,今年6月,市民项女士也到该培训机构参加了会计培训,但上了一节课后也向校方申请了退款。“上课基本是照着书本读,这和自己在家拿着课本看也没什么区别,所以上了一节课后我就后悔了。机构的那个女负责人答应可以退款,可4个月过去了,学费还没退给我,他们就是故意的一拖再拖。”项女士谈起这个还是非常的生气。 温州“仁和会计”培训机构工商部门:“仁和会计”培训机构“超范围经营”为了了解情况,记者来到了“仁和会计”培训机构温州下吕浦校区。在现场,记者第一次去时未发现该培训机构内有任何办学资质证件,该培训机构的现场负责人也无法出示。对于项女士的情况,该负责人表示可以申请退款,并表示“大概是两个星期就可以退了”。而对于邹小姐的诉求,该负责人称无法进行退款。给出的理由是“邹小姐是2015年报的名”。在记者的协调下,该负责人表示,11月2日之前退款会打到项女士的账号。而针对邹小姐的情况,他会和上级领导进行沟通,三天后给予答复。 两天后,邹小姐再次致电记者,称“仁和会计”培训机构温州下吕浦校区的相关负责人已经回复她,坚决不退学费。对此,邹小姐也表示无奈。那么“仁和会计”培训机构温州下吕浦校区究竟有没有相关的办学资质呢?10月24日上午,记者陪同邹小姐来到了温州市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汇市场监督管理所。经查询,“仁和会计”培训机构温州下吕浦校区的全称为武汉荣昌仁和会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而经营范围则是,会计咨询服务、会计事务代理等,并不包括“会计培训”业务。对此,温州市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施晓文表示,根据国家现在的有关规定,以前审批前置时要办教育的话,需要先到教育局去批教育办学许可证,现在则是工商营业执照办出来后再去审批部门办教学许可证。“它(“仁和会计”培训机构温州下吕浦校区)办理的营业执照是咨询类公司,不能从事教育培训。如果他从事了教育培训这块,教育局就要去管了。”施所长表示,仁和会计温州下吕浦校区只能进行咨询服务,擅自从事培训业务明显属超范围经营,他们会对责任人进行约谈,并会督促该校区负责人尽快退还邹小姐剩余的学费。至于该机构是否存在非法办学,主管单位应在教育部门。 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显示为咨询服务劳动部门:“仁和会计”培训机构属“无证办学”为此,记者又来到了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成教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现在打擦边球的(教育培训机构)都是工商批了(营业执照)后,它们再超范围经营,而后(监管)却要找教育(部门)。我们审批是消防通过了以后,才会批办学许可证,对于(非法办学的)举报,我们一定去查处”。据该局成教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因此,民办会计培训机构应归劳动部门审批。于是,记者随后又来到温州市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据了解,申请办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取得《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在温州市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核实下,“仁和会计”培训机构温州下吕浦校区并未向该部门申报办学许可证。“我们单位也收到好几次关于仁和会计培训机构的投诉,后来我们已经把这个抄告给工商,因为它没有经过我们的报批的话就属于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如果是取缔的话要由工商才可以去取缔,因为我们没有执法权”。同时,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她已经将此事汇报给相关领导,次日就会召开相关会议,研究整治方案。仁和会计:打着“教育咨询”的幌子明目张胆上课工商部门表示要找直属的监管部门,而劳动部门却表示没有执法权,那么温州“仁和会计”培训学校温州下吕浦校区,在明显存在超范围经营、无证办学的事实面前,职能部门却只能对此束手无策?放任它继续“违规”下去?在职能部门尚未给出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记者只得再次来到“仁和会计”培训机构温州下吕浦校区。在现场,记者看到了刚挂出来的工商“营业执照”,教室里有老师正在给学员上课,该培训机构内3个大型教学场所,粗略估计可容纳上百人。然而该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拒绝前来和记者以及邹小姐进行沟通,她在电话里强硬表示不会进行退款。当记者询问是否知道“教育咨询的执照不能超范围进行教学活动”时,该负责人竟反问记者“你是不是要求我们老师现在停止上课?”显然,该负责人觉得超范围经营不是什么事情,而无证办学也成为她认为的“理所当然”,她难道不知道“老师正在上课”就已经是她营业执照里所不允许的项目?但为何该负责人可以如此理直气壮?或许,职能部门对她的培训机构违规行为束手无策,无人监管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吧。根据相关规定,培训所用场所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等规定。申报办学许可时,用作办公、培训的场地还需提供《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另外,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场所都要按要求具备合格的消防设施并通过消防验收。记者要求该机构出示消防审批证件时,对方无法出示。于是,记者向温州市公安消防局鹿城区分局进行反映。消防部门事后表示,得等该培训机构法人回来后,再看看装修资料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消防审批。 学员证记者:“无证办学”难道要沦为“三不管”地带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大批社会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教育咨询、文化传播等,却长期从事着培训活动。作为办学主管部门,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却没有刚性执法权,并存在没有执法队伍的窘境。那么,如何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如何约束培训机构经营活动?首先,应从立法上明确解决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问题,将其纳入行政许可范围,加强对其的管理和规范;其次,对培训类学校做好分类,明确哪一类机构受制于哪一个部门,并在教育部门、人力社保部门、工商部门之间建立起联动机制;再次,形成可靠持久的监督保障制度,重点做好信息披露、风险防控,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引入“风险预警机制”和“紧急干预机制”。此外,这些商务楼宇、住宅小区里的社会培训机构,还涉及学生餐饮安全、消防安全、卫生问题等各种隐患,机构师资队伍还可能面临鱼龙混杂状态。多部门应形成合力,建立联动机制,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理。遗憾的是,一圈采访走下来,当事人邹小姐也直摇头,“如果无证办学,它就没有资格收取学费”。“仁和会计”培训机构温州下吕浦校区“无证办学”到底该归谁管,这位学员还能指望哪个部门?对于此事的后续处理情况,本报还会继续予以关注。 本报记者:伍善桥 《有话直说·我要投诉》记者:彭天翔、徐然 END